来源:江南周末网时间:2025-08-05 22:13:02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如同为广袤乡村注入源头活水。然而,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用好人才尤难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破解人才困境,关键在于像培育沃土良田一样,精准施策、持续用力,做好人才工作的“滴灌”功夫。
深“松土”:破除壁垒打造“引力场”。 僵硬的人才评价机制、有限的上升空间、基础薄弱的服务保障,是阻碍人才下乡的“板结土”。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户籍、身份、学历等壁垒,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畅通乡村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荣誉表彰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着力补齐乡村在教育医疗、居住环境、精神文化等领域的短板,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从根本上增强乡村引才聚才的“磁吸力”。
精“育种”:分类滴灌育好“生力军”。 乡村人才需求多元,培育需精准聚焦、分类施策。对于本土“田秀才”、“土专家”,要建立健全培训提升机制,搭建交流平台,将其纳入实用人才库并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对于返乡创业者、大学生村官等新生力量,要提供创业孵化、资金扶持、政策指导等全链条服务,助其“扶上马、送一程”。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应建立“一人一策”服务清单,明确其核心价值发挥领域,做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关键在于精准识别不同人才特质,实施差异化培育和滴灌。
细“滴灌”:拴心留人激活“生命力”。 引才之后,留才是更大考验。要在“润物细无声”的日常关怀和长效保障上下实功。一方面,提供“店小二”式服务,解决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免除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赋予人才在乡村规划、产业培育、技术推广等方面更多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使其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被信任”。更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人才作用发挥与乡村发展效益紧密挂钩,让优秀人才在乡村舞台上实现价值、找到归属,激活其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的持久“生命力”。
作者:张硕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