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讯 >

绍兴柯桥花香漓渚片区绽放“共富花”

来源:农村信息报时间:2025-09-25 09:23:51

  日前,记者走进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花香漓渚片区,绿意盎然,阵阵兰香让人倍感清爽。作为“中国花木之乡”,这里以兰花产业为魂,依托“项目平台驱动型”组团发展模式打破壁垒,让一朵小兰花绽放出共富大能量。

  “以前各村种兰花各有各招,销售时经常互相压价。”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负责人曹于飞站在片区规划图前,指着“一环三产六中心”的布局感慨:“现在,片区依托‘花香漓渚’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这个大平台,联动棠棣、九板桥、六峰等6个行政村,整合资源,串起一条从兰花种植到销售、文旅融合的完整共富链。”

  在项目平台驱动和科创赋能下,6个村形成“各有侧重、互补共兴”的发展格局:棠棣村深耕兰文化研学、九板桥村主攻电商销售、六峰村则建设乡村产业园……合力推动“千亩兰苑”“千亩花市”产业集聚区落地生根。截至目前,漓渚兰花培育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年销售额超2亿元,吸纳5000余名从业人员,去年片区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80万元,昔日零散的兰花产业,如今成了带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这种协同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党建联建的“黏合剂”作用。漓渚镇党委副书记缪鑫鑫介绍,2022年镇里牵头组建大棠棣片区(花香漓渚片区前身)联合党委,整合6个村党组织、14家企业,成立花卉协会,从兰花种植、研发到销售,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每月一次联席会议,兰农、企业、村干部坐在一起解难题。”他翻开会议记录,“你看,去年就解决了花期调控、品牌设计等8个问题,光春兰花期提前到春节前这一项,就让销量提高了30%。”

  在位于棠二村“千亩兰苑”基地的国兰农场智能温室大棚内,一盆盆兰花整齐摆放。智能调控设备精准运作,模拟出最适宜兰花生长的温湿度环境,水肥一体雾化系统正细密地喷洒水雾。农场负责人童水标穿梭其中,不时俯身查看兰花长势。“这智能大棚真是‘好帮手’,以前4个工人干一天的喷淋活,现在1小时就能完成。不仅如此,通过智能调控,我们培育的杂交科技兰还能调节花期,实现全年出苗,稳稳抢占市场先机。”

  农场还积极联农带农,在收购兰花的同时,帮助周边兰农平价批量代购种植物资,有效降低材料成本约15%。在大棚角落,几位村民正忙着给兰花除草杀菌,整理苗床,村民王大叔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以前在家只能种种菜,收入不稳定,现在来农场上班,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拿工资还有土地租金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沿着漓福公路往九板桥村走,“花创客”街区里一派忙碌景象,不少经营棚正在装修中。“这里主要吸引与花卉元素相关的特色商户,像花店、文创店、咖啡茶饮店等,只要符合条件,入驻就能享受租金优惠,比如租100平方米,实际能用到200平方米,给创业者减轻负担、搭好平台。”曹于飞介绍道。“95后”农创客金小翠正忙着向游客介绍棚内的盆景花卉。“家乡的创业扶持政策很给力,不仅租金便宜,还帮我们对接设计资源、拓展客户,回乡创业心里特别踏实。”据统计,目前已有30多名像金小翠这样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为片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创新活力。

  暑期,棠棣村里的兰花数字工厂迎来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的学生,孩子们直观了解兰花种植知识和数字农业技术,还动手体验了简易的兰花盆栽制作。“我们通过整村运营,开发兰花文旅和研学产品,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同时带动农家乐消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旅发展的红利。”村党总支副书记占钰琪介绍。

  在品牌运营上,片区也下足了功夫。为打响“漓渚兰花”公共品牌,片区对26家兰企予以品牌授权,通过统一收购、品控、包装、销售的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帮助散户拓宽销路,去年就帮助销售兰花超3000盆,线上年销售额达百万元,产品附加值提高了15%,带动2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不仅如此,片区还深挖兰花文化底蕴,积极探索业态融合破圈,举办中国春兰大集、蕙兰大集等共富市集,培育兰花宴、研学游等新业态,推出年轻人喜爱的兰花冰激凌、兰花咖啡等新产品,爆款日均销售额超2万元。今年中国春兰大集期间,兰花交易超5万盆,交易额突破1500万元,进一步打响了“漓渚兰花”的品牌知名度。

  花香漓渚片区正以一朵兰花为起点,用“项目平台驱动”的画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深化‘项目平台驱动型’模式,进一步拓展‘兰花+文旅’业态,让兰花产业释放更大的共富能量,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发展红利。”缪鑫鑫表示。

网站底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