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市 >

既解工伤纠纷又促规范用工

来源:山西法治报时间:2025-08-19 16:24:35

  “法官,我的第一笔赔偿款到位了。”电话那头的声音难掩激动……这通电话来自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当事人。

  去年8月,被告田某某经人介绍到原告某公司工地从事电焊工作,在工作的第二天,被告在拆除方管时不慎从高处摔落,当即被送往医院治疗。经诊断,田某某肋骨多处骨折,脾破裂,头皮裂伤。手术后,田某某出院,医嘱明确其出院后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工作。

  随后,田某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了劳动仲裁,主张确认劳动关系并索要工伤赔偿,在仲裁委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后,某公司不服仲裁,向洪洞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受理案件后,洪洞法院赵城法庭法官刘俊红第一时间与原、被告沟通了解情况,在得知原告公司为田某某缴纳意外险且已生效的情况时,刘俊红立刻捕捉到这一核心要素,迅速开展了调解工作。

  调解过程中,刘俊红采用“争议焦点可视化”沟通法,用书面清单的方式清晰列出“赔偿金额争议”“支付期限争议”明确分歧焦点。同时考虑到双方诉求,围绕争议焦点,多轮耐心调解之后,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某公司分两期给付田某某工伤赔偿款。

  结案后,审判团队还进行了跟踪回访,某公司第一期赔偿款已支付至田某某银行账户。同时,该公司也认识到用工规范的重要性,及时与员工签订相关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依法保障员工权益。

  通讯员郭龙

  晒亮评

  一通带着激动的电话,背后藏着洪洞法院化解劳动争议的巧思。面对田某某的工伤赔偿纠纷,承办法官没有陷入“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情”的拉锯战,而是用“争议焦点可视化”清单,把模糊的分歧变成清晰的条目,让调解从“雾里看花”变成“明明白白”,这样的解纷方式,既暖了当事人的心,也提了司法的效。

  以往不少劳动争议调解,常卡在“赔偿金额谈不拢”“支付时间达不成一致”的僵局里:伤者急着要赔偿治病,企业怕“多掏钱”,双方各执一词,越谈越僵。但这次洪洞法院的做法却让人眼前一亮——法官把“赔偿金额争议”“支付期限争议”一条条列在纸上,就像给纠纷画了张“病历单”,哪里有分歧、分歧在哪,一目了然。没有了含糊的“大概”“可能”,双方都能对着清单“对表”,调解自然少了争执,多了共识。

  更难得的是,这场调解不止解了“眼前事”,还管了“长远事”。企业在履行赔偿后,主动规范用工、签订协议,从“被动调解”变成“主动守法”,这正是“可视化调解”的深层价值。它不仅帮当事人拿到了“真金白银”的赔偿,更用看得见的方式,让企业读懂了“依法用工”的重要性。

  田某某到账的第一笔赔偿款,是对“清单式调解”最好的认可。在劳动争议纠纷中,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急盼一个公正又高效的结果。洪洞法院用一张清单打通调解堵点,既让伤者及时拿到救命钱,又让企业明晰责任边界,这样“既解纠纷又促规范”的做法,正是司法为民最生动的体现。

  当解纷方式能贴近当事人的需求,把复杂问题变简单,司法的温度与力量,便会直抵人心。

网站底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