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城市金融报时间:2025-08-05 16:48:04
近日,中指研究院、克而瑞、亿翰智库等机构陆续发布2025年1~7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7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20730.1亿元,同比下降13.3%,降幅较1~6月扩大1.5个百分点。
头部企业表现依然稳健。亿翰智库统计显示,前7月TOP10房企销售门槛值同比增长5%,保利发展以1632亿元领跑,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则以1368亿元、1319亿元紧随其后。
同时,截至7月30日,沪深上市房企中约62家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有17家房企为预增或扭亏。
“下半年房企销售仍然面临很大压力,如果政策给予进一步更大力度支持,房企销售降幅或会改善。”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短期来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波动调整过程中,城市分化行情仍将延续,“好城市+好房子”具备结构性机会。
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3.3%
数据显示,1~7月百强房企在销售面积方面,保利发展、绿城中国和万科分列前三,分别达到802.2万平方米、629.0万平方米和627.9万平方米。
通过销售面积与销售额的对比,不难发现部分企业正在主动聚焦高端项目,带动整体单价上移。例如,绿城中国前7个月销售面积629万平方米、金额1368亿元,平均单价超过2万元/平方米,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有限公司的平均单价也在2万元至3万元/平方米之间。
“头部房企通过精准拿地,加速布局改善需求市场,有望形成较好的利润空间。”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单价高的项目不仅代表市场认可,也反映出企业产品力和所拿地块地段资源的优势。”
从各阵营表现来看,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010.3亿元,较上年下降13.6%;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256.3亿元,较上年下降15.2%;TOP31—50房企销售均值为125.2亿元,较上年下降7.8%;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60.0亿元,同比下降13.5%。
1~7月,1000亿元以上阵营房企有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销售额均值为1320.1亿元。第二阵营(500亿—1000亿元)以上企业6家,与上年持平,销售额均值为674.1亿元。第三阵营(300亿—500亿元)企业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销售额均值为371.8亿元。第四阵营(100亿—300亿元以下)企业34家,与上年持平,销售额均值为161.8亿元。
从阵营结构来看,今年前7个月销售额超千亿元的房企有5家,销售额超过百亿元企业共有49家,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房企销售表现较为强劲。
市场仍处于波动调整中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还显示,截至7月30日,沪深上市房企中约有62家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17家房企为预增或扭亏,11家首亏,28家续亏,6家预减。
中指研究院指出,根据沪深上市公司业绩预告,2025年半年度业绩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因受到销售策略及售价、项目拿地成本、开发周期、产品定位等因素影响,毛利率仍处低位。
二是结合行业、市场和经营环境变化,考虑到业务风险敞口升高,新增计提了资产减值。
三是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四是有息负债利息费用化金额增加。
五是出险房企可能存在计提各项逾期利息、罚息、违约金及延迟履行金;子公司因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抵押资产被债权人申请折价拍卖或被债权人申请进入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产生损失。
城市更新迎来更好机遇
作为传统的行业销售淡季,各阵营房企7月单月销售额普遍不及6月,也与7月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淡”有关。
克而瑞监测显示,7月,3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规模仅为836万平方米,而6月这一成交规模达到1034万平方米。整体来看,前7月累计成交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新房成交绝对量或将延续低位波动,累计同比降幅或将延续在5%以内。”克而瑞分析指出,核心一二线城市热度或将迎来阶段性回落,部分二线城市诸如天津、武汉、南京等或迎阶段性复苏,尤其是伴随着高得房率的新规住宅、四代住宅产品集中入市,整体市场热度或将延续稳中微增态势,“单城市区域、项目间冷热分化还在持续加剧,核心区域配套、产品俱佳的项目还将保持高热”。
值得注意的是,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肯定了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成效,为市场释放信心,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并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从各地来看,7月21日,成都市住建局等6部门发布了涵盖提升供应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推进盘活存量、发挥公积金制度功效等方面的楼市“新政17条”;北京、广州、南京、大连等地从提高额度、优化提取、延长还款期限等方面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此外,重庆、深圳等地加速土地收储。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7月27日,全国已有26个省市公示拟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总金额超5000亿元,其中已发行约1386亿元。
“未来随着宏观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运行形势的变化,预计更多政策仍有加力空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仍是政策目标,短期或更多聚焦在已出台政策的有效落实。”刘水表示,与此同时,城市更新已成为当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房地产领域的聚焦点,未来各项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热点城市土拍热度不减
今年以来土地市场热度不减,房企拿地活跃度提升。研究机构8月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7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达5783亿元,同比增长34.3%,增幅较1月至6月小幅提升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今年前7个月,百强房企累计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8638.4亿元。
从新增货值来看,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1月至7月,绿城中国以1116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中海地产和保利发展分别以935亿元、907亿元居第二、三位。前十强房企今年前7个月新增货值总额6871亿元,占百强房企前7个月新增货值总额的43.5%。
今年7月,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依旧激烈。一方面,房企竞拍热情高涨,数十轮竞价争夺优质地块的情况并不鲜见。另一方面,成交楼面价屡破纪录,比如上海徐汇区XH-02(TPL)单元051-11地块成交楼面价约为20.03万元/平方米,刷新了上海乃至全国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纪录。
刘水分析认为,房企土拍争夺激烈: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均紧抓“窗口期”,通过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积极补仓;另一方面,2025年以来,各地积极释放优质地块乃至稀缺地块吸引房企投资,其稀缺性也决定了竞争的激烈性。从短期来看,房企当下更加注重项目的安全性与盈利确定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热点城市核心地块,凭借稀缺属性预计仍将频现高溢价成交。不过,房企仍需避免获取高价地,防止因单价过高而为项目后续开发带来挑战。
刘水表示,短期来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波动调整过程中,城市分化行情仍将延续,“好城市+好房子”具备结构性机会。
“随着近期多地楼市新政的推出,以及‘因城施策’政策工具持续丰富,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韧性。”严跃进表示,“对于房企而言,下半年将是比拼产品力与运营效率的关键时期,聚焦核心城市与优质项目,有望在‘金九银十’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