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门口扫码找工作,这法儿中
推动公共就业下沉基层,力争用2至3年时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加快形成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基层就...
“推动公共就业下沉基层,力争用2至3年时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加快形成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基层就业服务格局,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意见》,从五个方面明确了相关重点。
如何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如何能让百姓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濮阳市范县推出我省首个由人社系统工作人员自主研发的劳动力管理小程序,为群众提供全程保姆式的下沉服务,让每个人在家门口找工作。
家家门口多个二维码,找工作就在自家门口扫一扫
3月19日,春日的午后阳光洒在街头。濮阳范县城关镇西李庄村像往常一样,村口的路上时不时走过几个行人,有几个孩子在玩耍,几个老人在靠墙一侧晒着太阳。
家住濮阳范县城关镇西李庄村的村民李世文,今年53岁,是一名卡车司机。“司机这行有点特殊,时不时得跑长途。以往找活儿都是通过司机朋友们相互介绍。如今找活儿全靠家门口这个二维码。”李世文说,这两年,为了方便照顾家里老人,他反复挑选,最终找到了个距家不远的工作,月薪8000多。
李世文说的二维码,是濮阳市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22年打造的范县劳动力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基本信息、就业创业信息、培训信息、持证信息等8个模块66项具体内容。通过该系统,可以进一步摸清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情况及需求底数,群众只需拿出手机登录系统,即可查看本人就业信息和人社部门推送的用工信息。
如今,范县575个行政村,村民家门口都贴着这样的二维码。自从这样的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后,对于老百姓来说,找工作真正实现了“就在家门口扫一扫”。
自主研发小程序,为百姓就业带来了真实惠
据了解,范县人社局根据公安户籍信息将全县农村人口全部导入管理系统,录入56.4万人,其中35.1万名劳动力。系统根据年龄判定16-59周岁的劳动力,作为动态更新对象,超过60岁的退出管理,达到16周岁的进入管理。
村级监测员将本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录入系统,每月更新就业信息。乡镇管理员根据村级监测员提交的就业信息,逐条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审核通过,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重新录入;县级管理账号做好基础信息导入、数据的备份、用户及乡镇的维护管理、用工信息审核及发布,及时通报各乡镇进展情况,发布提醒通知。
董素春是濮阳范县城关镇劳动保障所、李庄村村级监测员,她参与了全村人员的信息维护,负责修正全村人员最新的变动信息、就业信息等。
“系统上线后,我们根据户籍再一家一户去讲解政策、统计就业需求、张贴二维码,前期确实收到了不少质疑声音。”她说,她认为这件事虽然很累但是很有意义。董素春觉得通过一次又一次沟通,既可以核对信息,又能把政策真正传递给每个人。
“如今我走在村里,大家对我的认可度非常高。”董素春自豪地说。
账号分类管理,信息统计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
在范县人社局的会议室,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
范县劳动力管理系统
自2022年7月份上线至今年3月19日
提供了10万余个工作岗位
向范县575个行政村的35.1万名劳动力
陆续推送了近1188万条岗位招聘信息
“招聘岗位会跟随需求向多人推送,招聘岗位的需求越简单,之后推送的人数也越多。一个岗位可能会推送给数万人。这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在2年时间产生近1188万个推送岗位的信息。”范县人社局劳务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本公是这款小程序的主要开发人员,他说,随着系统不断完善,数据越来越多,数字也会越来越大。
他介绍,系统用户分为劳动力本人账号、县乡村管理账号和用人单位管理账号三类,劳动力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用人单位输入账号、密码即可进入系统,录入或查询招聘、应聘信息。
人社部门将信息数据安全作为业务培训的一个独立篇章,逐级进行培训,所有参与农村劳动力信息统计的人员全部签订保密承诺书。服务器独立运行,设置防火墙,录入系统的数据只进不出,个人信息无法被随意导出。严格权限划分,用户只能查看本人信息,村级管理员只能查看本村信息,乡镇管理员只能查看本乡镇信息。
“对于求职者来说,管理系统内个人信息和单位信息都是经过严格审核并严格保密的,人社部门既要确保用户信息不泄露,信息管理守红线,又要确保老百姓能够找到靠谱的工作,为就业站好每一班岗。”范县人社局副局长白兴河表示。
据介绍,目前这个系统是我省唯一一个劳动力管理系统,而且是由人社系统工作人员研发推出的小程序。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提供保姆式服务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让大家通过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寻求自己最想要的工作。”濮阳市劳动就业处主任王振军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濮阳市一直把就业当成重点工作推进。
范县人社局不仅让就业的服务网点覆盖基层,聚焦人流密集区、产业集聚区等区域,而是通过“互联网+”手段,让就业信息直接通到百姓家里,实现了服务信息辐射基层。真正做到了“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
“政府就业部门发布的招聘求职信息都要经过严格审核,以此确保求职者的利益。因此,濮阳市不间断组织职业指导师、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家等深入基层服务网点提供服务、讲解政策。”王振军说,如果求职者真的遇到纠纷,就业部门可以同步帮助维权。在他看来,如今无论是濮阳的市级、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群众求职就业方面基本都能做到全程保姆式服务。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