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周末---中经视觉 > 社会 >>正文

微短剧付费“无底洞”跌进了谁

  几分钟一集、上百集一部,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推进、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微短剧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刺激着观众的多巴胺,成为网络视...

  几分钟一集、上百集一部,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推进、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微短剧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刺激着观众的“多巴胺”,成为网络视频的新宠。大量微短剧采用的是付费订阅模式,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对网络不熟悉,往往容易遭遇微短剧付费陷阱。

  比如,一些小程序的充值页面上,会自动勾选“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选项,且能够自动扣款。很多老年人常常会忽略这一选项,甚至可能根本无法看清付费按钮下方的补充解释文字。每次9.9元、39.9元之类数额较小的订单,等到用户或者家人发现时,往往已经积累到较大数额,动辄会花费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有累计充值金额高达4万元的,堪称“无底洞”啊。

  微短剧这些付费套路,已经涉及违反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收费首先要明码标价,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不能使消费者产生误认,或者是故意误导消费者。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微短剧,很多时候相关经营者在明码标价方面并没有做到足够清晰明确。尤其是商家将“自动续费”设置成系统默认选项,限制了消费者选择,即便有提示字体也很小,用户稍不注意就会忽略,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侵权容易维权难。由于“被续费”的数额通常不高,且用户投诉时往往会因为订单过多、申诉手续烦琐等原因,鲜有人较真。一些App、会员套餐正是瞅准了公众的这种心理,大玩“自动续费”套路。此前,媒体曾报道过一个极端案例:南宁陈先生在电视上开通了15元包月的VIP影视会员,开通时他没留意到该套餐有“自动续费”提示,莫名其妙多扣了一笔钱后经查询才发现,订单信息显示连续包月有效期竟然持续到2099年12月31日。

  消费者固然要敢于挺身而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管部门更应该主动出击,力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备受诟病的自动续费问题,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作出明确规范,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对于不能遵守规定的经营者,将进行相应处罚。相信只要落实了“显著提醒”,就能有效消弭付费陷阱。

  《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在内容制作的高效性和成本相对较低的背景下,微短剧成为各路资本和创作者追逐的焦点,倘若将商业模式建立在消费陷阱基础上,绝非长久之计。据悉,除了“默认”自动续费扣款之外,还存在诱导用户花钱开通平台会员,在看某些微短剧的时候还要跳转到别的平台二次付费等诸多套路。对此,平台经营者也不能置身事外,需负起相应的监管责任。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能对消费者玩“套路”,凭借质量取胜才是王道。

  来源:浙江法治报

关键词阅读: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