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带来的“爽感”,不应只存在于“3·15”一天
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对市场上多家知名品牌的现场制售酸奶进行了测试,先后点名书亦烧仙草的草莓啵啵酸奶与茉酸奶的芒果酸奶奶昔,要求回...
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对市场上多家知名品牌的现场制售酸奶进行了测试,先后点名书亦烧仙草的“草莓啵啵酸奶”与茉酸奶的“芒果酸奶奶昔”,要求回应产品里到底加了什么东西。
对此,两个奶茶品牌及时给出了回应,但双方皆表示产品没有问题,后续将给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后续是什么时候?没提。优化后质量如何保证?也没说。模棱两可的回应后,这一页大概率就揭过了。
可以看到,近年来,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各地消保委都在不停发声,大到房子车子,小到鞋子袜子,引来网友大呼“给力”。但一股脑的“给力”背后,很多后续“力道”却仿佛悄悄泄了劲。
比如去年,“共享按摩椅该不该被取消”等话题引发热议,在中消协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热点中,明确提到“共享按摩椅不合理设置增添困扰”,呼吁场地方肩负起管理责任。但是,搜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截至今年3月,依然有多个关于电影院、商场等地不合理设置按摩椅的投诉正在处理中。
再比如,2023年“双11”期间,“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之势引发诸多网民热议。不少网民在社交平台吐槽“互联网的尽头是摇一摇跳转到购物平台”。对此,中消协也专门提醒平台类企业,对工信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中规范“摇一摇”服务落实不彻底。但点名归点名,现在打开各类手机软件,上述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为什么消费者会津津乐道每年的3·15晚会,因为媒体前脚点名道姓揭露事实,执法单位后脚就赶到相关企业连夜调查,结果一五一十公布给大众。在舆论高压之下,高傲如苹果公司,也立即修改售后服务政策,CEO亲自道歉;知名如大众公司,2小时之内公开致歉,并一对一向途锐相关车主提供售后通道并实施召回计划。有媒体做了统计,2023年,经3·15晚会曝光的企业,有的已经责令整改、吊销执照,有的注销了公司还被罚款上百万,还有的走上被告席,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消费者的“爽”不是来自于看相关企业“遭殃”,而是来自于维权落了地。
每年只有一天“3·15”,但是不能让消费者觉得,只在这一天的“点名”特别“爽”。其余时候,既然问出了声,就要有个响,就要有一追到底的决心。我们的消协组织,在该指名道姓的时候,就不要用“相关企业”一以概之;我们的相关政府部门,在该监督后续落实情况的时候,就要公布结果让社会大众广泛知晓。如果有企业不把这种点名当回事,各级消协组织可以升级措施,如进一步点名批评,这对相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是一次显著的冲击;再如依法对侵害不特定消费者权益的相关企业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也会让侵权企业付出更大代价。
来源:浙江法治报